温泉寺史话发表时间:2020-06-10 00:00 温泉寺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太子河畔,西距本溪市区40公里,距天下奇观本溪水洞只有7公里。温泉寺依山傍水,环境幽雅,“白云来往,松涛怒号,人居其中,宛然在蓬莱阁苑”。“前有太水,清波环绕;后有层峦,耸翠照临。左右诸岭,实为壮观,故东山之**盛境也。”而温泉则“浴之能祛病”。温泉寺自明末以来,就是辽东**的旅游、避署和疗养胜地,也是本溪历史上**的佛教文化活动中心。 温泉寺顾名思义,先有温泉后有寺,寺因温泉而得名。温泉寺地区,旧称沟儿汤,乾隆时期碑文载:“沈郡(今沈阳)东南百八十里,沟儿汤温泉寺存焉”。沟儿汤指温泉地区,温泉寺则专指寺庙而言,沟儿汤即指沟里流着热泉水。沟儿汤又名“狗儿汤”,《东三省古迹遗闻》记载了狗儿汤得名的缘由。传说清太祖努尔哈赤年青时,经常带着他的爱犬到这一带狩猎,后来爱犬浑身生满疥癞,百般治疗,均不见效。忽有一日,爱犬不见了,努尔哈赤急忙派人四处寻找,后来发现爱犬卧在沟儿汤的热泉之中泡痒。几天之后,爱犬身上竟然皮毛一新,努尔哈赤非常高兴,当即就将沟儿汤命名为“狗儿汤”。 明末清初,温泉寺地区归清河城管辖,因此,该地温泉又称清河泉、清河汤泉、清河温泉。后金天命十一年(1626年),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攻打宁远(今辽宁兴城)时,被明将袁崇焕红夷大炮所伤(一说痈发其背),生命垂危之际,来到温泉寺疗伤。从七月二十三日到八月十一日,努尔哈赤都是在温泉寺度过,一边疗养治伤,一边处理军国大事。后因伤病恶化,乘舟顺太子河直下,返回盛京(沈阳),途中卒于盛京南叆鸡堡。 温泉寺为明末僧人广慧,广智所建,最初名为三官庙,因庙无碑,所以建庙具体年月已无法考证,又因寺旁有一泓温泉,寺后有山岭环护,又称汤山寺,清初更其名为温泉寺。温泉寺创建之后,又经过多次修茸扩建,规模始大。**次维修是在清初,由行僧广慧、广智“鸠工而重营之”,但详情不得而知。 到了康熙年间,广慧、广智栖息庙中时,“泉则温寺则渗”,可以想见庙宇逐渐颓败之象。二僧虽“恒怀之”,但苦于财力不足,未能进行全面整修。二僧之徒辉元,广募资金,从康熙十三年(1674年)开始修茸,到康熙三十七年(1698年)工程告竣,前后历时24年,温泉寺经此大规模重修扩建,“金碧交错,旌幢琳琅,狮座莲台,庄严起敬。建有山门三处,前殿天王殿三间,后殿五间,东西两厢僧房12间,还有碾磑仓廪等附属设施,并立有一碑。至此,温泉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。之后,温泉寺一直由僧人管理,其间游人和祛疾者往来不断。 乾隆二十一年(1756年),温泉寺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火,据寺碑记载:“祝融不道,肆一时之恶;风伯无知,逞三昧之威,遂使巍峨丛林半为断烟”,温泉寺各建筑物遭到了严重的破坏。“游憩林泉,疗疾治病者回想昔日之盛,无不兴今昔之感宛然矣”,寺僧、百姓、仕宦均要求复修温泉寺,加之次年“抚绥振肃,风清两润,太平有象”,适逢盛世,于是由僧人主持,又一次重修。这次重修,“不日而果,工程告竣”,时间虽短,但“顿复珠宫绀殿之观”,再现了“昔之金碧庄严”,可谓“维摩月殿,群瞻贝叶千寻;迦叶云厨,行睹莲花十丈”。主要修茸的建筑有佛殿三间,天王殿三间,东西两厢,以及山门和其它房舍。值得一书的是,这次修建的房屋有汤房三间,即修浴池三间。修建后所立石碑,系资政大夫镇守奉天、锦州等处副都统撰文,碑文下属有住持僧人10名,从排列形式和法号来看,已是三代僧人,共居温泉寺了。 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,温泉寺又几经修建,庙宇占地面积不断扩大,修建规模也进一步扩增,温泉寺已有四座庙宇,北有天王庙,南有龙王庙,西有娘娘庙,东有山神庙。其它建筑除前后殿,还有东厢、西厢,东院、西院、腰院以及钟楼、鼓楼、牌坊和汤池等。四座庙宇中,除山神庙以石砖砌之,无塑像,规模较小而简陋外,其余三座庙宇的内部都有精心的雕饰。钟鼓楼和木质牌坊也装饰得十分精美,悬梁吊柱,柱上均饰有金龙、燕雀等形体,显得富丽堂皇。东、西、腰院建于树木掩映之中,虽以石砖垒成,却不失清静幽雅之感。当时三院住有10余僧人,管理寺庙,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,为温泉寺香火鼎盛时期。 温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,对治疗关节炎、风湿症、四肢麻木、神经炎、外伤后遗症、皮肤病等,疗效尤佳。温泉开发利用已有近400年历史。《奉天通志》载:“寺前有温泉,曰狗儿汤,有冷热之泉,同时涌出,混成温水,适于澡雪,泉周甃石为池,远近来浴者,接踵于途”。康熙三十七年(1698年)《重修温泉寺碑记》载:“浴之能祛病,故远近有病者就而浴之,果不药而廖者亦甚伙”,“就此而求疾之瘳者,亦徜徉而汤愈”。乾隆二十二年《重修温泉寺碑记》载,重修后的温泉寺有“汤房三间”,即“有病者就而浴之”的洗浴间,这大概是温泉建有浴疗设施的最早记录了。 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日本侵略者在温泉寺一带烧杀抢掠,次年仲夏,日军守备队为“讨伐”抗日军民,把温泉寺各庙舍付之一炬。1936年,日军在温泉寺建起“青年武士道场,”建成一幢“东亚旅社”和一、二、三等浴池,将温泉寺变成侵略者享乐的地方。 1948年10月,本溪全境解放,温泉寺重新回到人民手中。温泉寺的面貌焕然一新,疗养区内设施齐全,规模宏阔,铁路公路交通便利。在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历史变迁后,温泉寺更是今非昔北,已挤身于本溪十大风景名胜之列,正以她绮丽的风光,幽雅的环境,神奇的温泉和完善的设施笑迎天下客人。
|